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
宫廷(儿童)教育:宫廷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。宫廷儿童教育,主要介绍以太子、王子为对象的教育。宫廷的儿童教育有独特的意义、内容和形式,主要体现在保傅教育制度上。
保傅制度:是古代宫廷教育制度之一,指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,负责对太子、王子们的道德、知识、身体训练,即为保傅制度。师、保、傅,分太师、太保、太傅和少师、少保、少傅,统称三公和三少。保,保其身体;傅,傅之德义;师,导之教训。太保的责任主要是保证太子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,生活要有规律,要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与健康;太傅,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;太师,负责太子的学业,还要教太子懂得管理国家、统治百姓的道术。
三母制度:是古代宫廷教育制度之一,在宫廷内,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、王子的职责。子师、慈母、保母合称三母。子师主要负责对太子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;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,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;保母负责安置料理睡眠。
《颜氏家训》:颜之推的教育思想,主要反映在其著作《颜氏家训》中,这部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《颜氏家训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,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。《颜氏家训》内容全面、系统。全书共七卷二十篇,内容涉及了胎教、教子、迁善、道德情操、勉学、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,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。就学前教育而言,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婴幼儿教育的意义、内容、原则和方法。《颜氏家训》影响广泛,流传久远,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、影响最大的一部家教著作。书中所反映的儿童早期教育思想、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,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。
眼前事:在教育内容上,朱熹提出,15岁以前的儿童,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到的“眼前事”去教他们,就教者而言,是“教事”,就孩子而言是“学其事”。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,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,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。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。
《小学》:为便于儿童学“眼前事”,朱熹与刘子橙编撰《小学》一书。该书将大量古今圣贤的“嘉言懿行”汇集起来,贯彻对儿童多用正面教育的原则,希望用这些古人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言行,教育和诱导儿童行“洒扫应对进退之节”、“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”,学“礼乐射御书数之文”。全书共六卷,分内外篇,内篇有《立教》《明伦》《敬身》《稽古》;外篇有《嘉言》、《善行》
学前教育史自考重点 学前教育史重点总结 学前教育史的重点整理
热门阅读
相关阅读
-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[01-10]
- 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记录[01-10]
- 安全与教育黑板报图片[01-10]
- 小学生安全教育黑板报[01-10]
- 小学安全教育黑板报展[01-10]
- 高中安全教育黑板报版面设计图[01-10]
- 安全教育黑板报版面设计图大全[01-10]
- 安全教育黑板报设计图案大全[01-10]
- 小学生安全教育黑板报设计图大全[01-10]
- 初中安全教育黑板报版面设计图[01-10]
- 中学生安全教育常识的黑板报内容[01-10]
- 2017雅思写作模拟试题:主题演讲的教育意义[01-10]